熱門文章
“不良資產”處置行業(yè)即將進入黃金時代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1-04 分類:趨勢研究 來源:和訊網
2016年,互聯(lián)網金融至關重要的一年。
這一年,行業(yè)冰火兩重天,生死兩部曲。
一邊是,網貸行業(yè)面臨監(jiān)管收緊,大浪淘沙;一邊是,互聯(lián)網保險、消費金融、供應鏈金融等新金融崛起,區(qū)塊鏈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新科技開始慢慢落地。
對互金行業(yè)的各個細分領域,進行全年盤點——分析模式,解析現狀,尋找突圍,預測風口。
以下是第四篇,2016年,不良資產的爆發(fā)前夜。
在互聯(lián)網金融領域,大概明年最值得期待的,就是不良資產處置行業(yè)。
這實在是一個特殊的領域:經濟越下行,它越興旺。
這幾年,銀行壞賬年年攀升,網貸行業(yè)大洗牌,現金貸崛起,大量壞賬出現,“不良資產”處置行業(yè),即將進入黃金時代。
一支新生的互聯(lián)網大軍,殺入不良資產處置行業(yè),并試圖重新耕耘傳統(tǒng)金融機構把持的土地。
然而,一年的耕耘,殺出重圍的好玩家寥寥,原因是,不良資產門檻極高,諸多模式尚未摸索。
01、資本版圖
中國經濟進入下行周期,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。
“經濟有波峰波谷,那么,不良資產就會呈現逆周期的規(guī)律”,漣漪資本合伙人夏翌稱,不良資產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。
市場早就信號不斷。
7月,銀監(jiān)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(jiān)事會主席于學軍,在一次論壇上第一次透露了一個數據:截止今年5月,中國銀行業(yè)不良率突破2%。
而在網貸行業(yè),據多位業(yè)內人士透露的“行業(yè)機密”,壞賬率高達12%。
零壹研究院報告顯示,2015年國內不良資產整體規(guī)??蛇_3.5-5萬億元。隨著經濟形勢下行,這個數字,還會以每年10%的速度上升。
雖是經濟下行結下的苦果,但是這顆苦果,卻形成了萬億級別市場。
2016年,資本開始往不良資產領域涌入。
十大VC
知名平臺
目前,不良資產平臺剛露尖尖角,融資事件和融資金額,還不能與互聯(lián)網金融行業(yè)其他領域相提并論。
但是,這個行業(yè)蘊含的能量和機會巨大。
02、模式分析
1、傳統(tǒng)模式:信息不對稱
傳統(tǒng)不良資產的處置,長期把持在持有牌照的金融機構中。
主要是,四大資產管理公司:長城、信達、華融和東方,再加上18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。
一般來說,銀行的不良資產,都會交給這些牌照大軍處置。
這些資產管理公司,簡稱AMC,低價購買不良資產包,再通過公開拍賣、協(xié)議轉讓、招標轉讓、競價轉讓、打包處置等方式,將包流轉到二三級市場。
這種固有的銷售模式,存在一些弊端。
九信資產總經理白斌,在接受一本財經專訪時表示:“不良資產處置行業(yè)的痛點,是信息不對稱。”
各個處置機構之間,信息不流通,形成一個個“信息孤島”。
不良資產處置生意,就像一場“賭石”游戲。有時候可一本萬利,有時候卻血本無歸。
處置機構很難判斷,哪些不良資產包,值得購買,是塊璞玉;哪些可能被忽悠,就是一塊石頭。
不良資產還有很強的“屬地化特征”,地域壁壘很高。
比如,一個催收團隊,在廣州人脈廣泛,對老賴們的社會關系、債務關系了如指掌,催債效果強悍。
但這個團隊到了北京,沒了資源,就完全展不開拳腳。
正是這條傳統(tǒng)產業(yè)鏈弊端太多,給了互聯(lián)網平臺進入行業(yè)的機會和契機。
2、淘寶拍賣類:淪為渠道
馬云爸爸真不是省油的燈。
2014年,馬云就盯上了不良資產這塊蛋糕,并在年底淘寶上線了不良資產的競價平臺。
目前,淘寶已對接民生銀行、光大銀行、信達、華融等知名銀行、資管公司,拍賣標的囊括車輛、房產、地林礦等,價格跨度極大,從幾萬二手車到上億商業(yè)地產。
雖然標的類型豐富,圍觀者眾多,但下手者寥寥。
據《證券日報》報道,一家股份制銀行將8個房產標的掛著了淘寶上,吸引了5萬人次瀏覽頁面,結果還是全部流拍,瞬間陷入迷之尷尬。
這意味著,對于大的標的,大家還是習慣選擇線下交易。
實際上,淘寶拍賣只是一個線上公開的交易所,沒有深入資產處置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淪為渠道,這個想象力還是有限。
可見,馬云爸爸要想優(yōu)雅地吃下這塊蛋糕,還需要再動動心思。
3、平臺模式:撮合交易
目前,市面上已有20多家互聯(lián)網不良資產處置平臺,其中,最常見的是平臺撮合模式。
這類玩家,就是搭建一個互聯(lián)網平臺,將不良資產打包出售。購買者,就是各地負責催收的律師事務所、專業(yè)催收公司。
以銷售的產品不同,主要為兩類平臺:
一類是以小額分散的互聯(lián)網金融的壞賬為主,如原動天;
另一類更為傳統(tǒng),直接對接銀行、AMC的資產,資產大、金額高,如九信資產。
平臺模式,無非是解決兩個問題,資產端和資金端。
在資產端,一般是兩種方式,一種是和催收團隊合作,“共同購買不良資產包,利益捆綁”;一種是自建催收團隊,并以此為示范標本,再招收外部的催收團隊合作。
其次,資金端也是平臺發(fā)力的重點。
“這個行業(yè),一定程度上是‘現金為王",九信資產總經理白斌認為,“考驗的是投資機構持續(xù)的、低成本融資能力?!?/span>
兩端的問題,都極為考驗平臺的能力。
4、2C理財模式:風險大,備受質疑
由上面的平臺撮合模式,在資金端上,又衍生了針對C端用戶的理財模式。
這類模式,就是將不良資產打包成高收益的理財產品,出售給普通用戶,并承諾高額的利息,以分金社為例,給用戶許諾的年化收益甚至能高達70%。
對于不良資產平臺而言,這確實解決了資金端問題。
但白斌認為,C端用戶不適合成為不良資產的消化者,有信息不對稱,法律風險問題。
對于傳統(tǒng)的不良資產出資的老玩家,購買資產包尚且是一場“賭石游戲”,更何況是尚在打磨階段的互聯(lián)網平臺?
而分金社的經歷也驗證了這一觀點:前期以高年化利率打出名聲,但近期已暴雷,出現資金鏈斷裂、對付困難等問題。
5、數據服務模式:數據太少,還需沉淀
大部分不良資產的產生,就是因為借款人“人間蒸發(fā)”,因此,找到這個人,就成了催收成功的關鍵。
目前,平臺搭建者的共識是,互聯(lián)網在不良資產的最大想象力,就是“信息修復”。
一些玩家,開始搭建數據庫,試圖建立一個全國范圍、多行業(yè)的數據庫,形成信息修復系統(tǒng)。
一些平臺玩家,也試圖從處理的資產包中,不斷沉淀數據。
搭建數據庫,成了所以互聯(lián)網玩家的共識。
搜賴網賀國旺認為,不良資產處置的過程,就是一場戰(zhàn)役,而這個數據庫,就是情報局。
目前,數據服務類平臺面臨兩個問題,其一是數據還在積累階段,數據源不足,直接影響服務能力;其二是盈利方式還在摸索中。
03、行業(yè)現狀
1、政策加持
在經濟增速總體放緩、銀行業(yè)不良率持續(xù)攀升的趨勢下,不良資產行業(yè)成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而政策確實也在不停為行業(yè)升溫加碼。
今年9月,國務院下發(fā)關于降低企業(yè)杠桿率以及市場化債轉股指導意見;
近日,銀監(jiān)會下發(fā)了《關于適當調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政策的函》,放開對地方AMC設立條件、數量的限制,不良資產行業(yè)受到政策支持。
也就意味著,政策不斷下放了門檻,讓更多的玩家入局。
目前,傳統(tǒng)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長城、信達、華融、東方,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,形成中堅力量,他們有牌照、有資源,有經驗。
而互聯(lián)網不良資產處置平臺,有技術,有模式創(chuàng)新,正在試圖改造傳統(tǒng)產業(yè)鏈。
兩者的交融和催化,正在形成新的行業(yè)格局。
2、互聯(lián)網+不良資產的模式還未走通
年初,互聯(lián)網+不良資產被認為是行業(yè)風口,也出現多筆融資消息,此后,包之網的CEO離職、分金社暴雷等新聞曝出,行業(yè)的爆發(fā)遲遲未來,反而暫歸沉寂。
“不良市場的潛力,確實很大”,漣漪投資夏翌稱,金礦雖大,但還沒有看到哪個開采者技術精湛,稱霸一方。
平臺模式,尚在摸索之中,互聯(lián)網的方式,真的能提高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嗎?這個問題,大家還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。
因此,投資人對于不良資產盡管看好,但多為觀望,等待黑馬團隊殺出。
3、暴力催收,行業(yè)丑聞不斷
“在不良資產處置環(huán)節(jié)中,最核心、最關鍵的還在線下,”白斌表示,互聯(lián)網只是技術和工具,最終武術優(yōu)劣,還得江湖上一較高下。
然而催收江湖,深不見底。
借貸寶深陷“裸條門”,借貸的女孩還不上錢,就被威脅公開裸照;校園貸被大量曝光暴力催收,也出現學生借款還不上錢而跳樓的負面新聞……
一本財經在《催收江湖》中,已深入這條產業(yè)鏈:前端,黑客收集欠債人的數據,只需400元,就能實時定位;
中端,電催員先通過電話、短信“溫柔”告知后,就使用“呼死你”等軟件,打到欠款人手機癱瘓,甚至給欠款人所有的親朋好友打電話;
而后端,“帶著大金鏈子,滿身紋身”的人,潑油漆、把欠款人拉進面包車“囚禁”,甚至組建了艾滋病催債隊,進行“高壓心理戰(zhàn)”。
這個逆勢繁榮的催收行業(yè),已呈現極端扭曲、可憎的一面。
一直呼喚的“文明催收”、“綠色催收”,在高額的返傭面前,變得細若蚊蠅。
4、催收難以標準化
不止一個玩家,試圖將催收流程標準化——只有標準化后,才能不斷復制,形成規(guī)模效應。
可惜,前行中發(fā)現困難重重。
業(yè)內人士曾表示,目前真正專業(yè)的催收人員,不過千人,分散全國各地。培育一支催收特種兵,非常不易。
催收這個行業(yè),倒是和銷售行業(yè)有些相似,很多話術,都需要隨機應變,揣摩人心。
一家公司的金牌催收員業(yè)績驚人,最后公司調研發(fā)現,他的“套路”就是,先和欠款人成為朋友,并通過幫朋友解決困難的方式,想辦法幫他們籌錢還款。
這么復雜的揣摩人性,斗智斗勇的過程,如何標準化?
而催收甚至比銷售還難——銷售是花錢后,能買回來一個商品,而催收是白白把錢掏出去。
無法標準化,那么優(yōu)質的催收員就成了稀缺資源,各大催收團隊,曾上演搶人大戰(zhàn),開出對手公司雙倍甚至3倍工資的工資挖人。
這對于行業(yè)來說,并非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。
04、2017年預測
1、行業(yè)爆發(fā)
“一些模式跑完了一個周期,某種程度上得到一些驗證,”松禾遠望資本合作人田鴻飛稱。
另一方面,銀行、現金貸、互聯(lián)網金融的壞賬規(guī)模還在增加,所以不良資產的源頭,水源不絕。
明年,政策對這個領域還會繼續(xù)扶持。
模式開始走通,資產端源源不斷,而大量團隊開始涌入,資本也在蓄勢待發(fā),明年這里將成為確鑿的風口。
2、催收成為現金貸的核心競爭力
無論是傳統(tǒng)金融,還是互聯(lián)網金融,都有不良資產處置需求,在經濟下行的環(huán)境下,這種需求愈加強烈。
田鴻飛認為,一個不可忽視的現狀是,在2106年,現金貸的全面爆發(fā),出現了壞賬率高、一個人在多個平臺貸款的現象,“這就出現一個有意思的連鎖反應,誰家的催收能力強,誰可以摧回欠款,平臺就能生存下去”。
“明年,催收能力將成為各個現金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,”田鴻飛稱。
3、形成閉環(huán)的平臺,有望突圍
目前市面上部分互聯(lián)網不良資產處置平臺,是由大的互金公司內部孵化、或拆分出來,比如快催收、資產雷達,這類平臺業(yè)務流程也比較類似:
第一步,從上游公司、或其他公司對接催收任務,自建團隊電催,一般是在3個月的黃金催收期內完成;
而電催解決不了的,需要拜訪的業(yè)務,再進行第二步,提供到網站、APP上,由各地的信貸員、催收公司搶單。
“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(huán)”,田鴻飛表示,這種閉環(huán)平臺,漸漸形成,有望殺出行業(yè)黑馬。
4、風險定價、資源優(yōu)化配置、技術,3個方向值得期待
不良資產領域,三個方向可能是好的突圍方向。
第一,進行不良資產的風險定價。
不良資產水很深,有時候,能利潤翻十倍,有時候,虧得血本無歸。
對于玩家來說,就是一場賭石游戲。
因此,如果能對每個不良資產進行風險定價,將徹底改變行業(yè)業(yè)態(tài)。
第二,拆包資產,資源配置。
很多不良資產包都是“肉和骨頭”混搭著賣,良莠不齊。
一些互聯(lián)網平臺,正在嘗試用最新式的“催收模型”對資產包進行拆分,再分派給合適的催收隊,進行資源的深度優(yōu)化配置。
第三,就是一些提高催收銷量的技術和工具。
比如,信息修復,催收員管理應用等工具型平臺。
這片萬億級別的藍海,正在靜靜等待開墾者。